close

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說起來實在是太長了! 

藉由這件事,我也更進一步看清自己內在的恐懼

還有某些執念

 

話說, 軒軒從三年級開始在班上人緣一直不是很好

我明白他易怒敏感的個性, 說話不會拐彎, 也聽不懂別人話的隱藏含意

這種個性在團體當中本來就不吃香

也因為如此

從一開始的人緣不好, 惡化到被某幾位同學霸凌

 

至今我仍不忍回想三四年級這兩年我們母子是怎麼撐過來的

與導師理念不合, 卻又溝通無門

面對強勢我的軟弱與選擇爭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及, 孩子的委屈

說是國小期間最黑暗的兩年也不為過

這不單是導師一個人的問題

這兩年間我該負起溝通責任與保護好孩子

但我並沒有做到

 

前陣子, 全家在外用餐時, 剛好遇到軒的同學

我們聊了一下

才從別的孩子口中確認

我的孩子是被欺負的, 而且只欺負軒軒

這是一直以來我都很清楚的狀況, 卻因為我的軟弱不敢面對

用"孩子之間只是開玩笑" "這只是小事, 不要找老師麻煩" "我的孩子個性也有需要改進的部分, 也難怪會被同學討厭"

這類的藉口, 選擇事後安撫孩子, 卻無法改善這樣的情況

而我的自我安慰, 就這樣從別的孩子口中說出來的話, 被瓦解了

 

我像是大夢初醒, 突然間覺得, 為何我可以讓孩子獨自承受這麼久?

 

帶著歉疚的心情, 我向在人本基金會工作的伯娟吐露心事

期盼她能給我一些建議, 以及親師溝通的技巧

而身為旁觀者的伯娟, 在聽了我落落長的敘述之後

一語中的的點出我的內在狀況

 

他要我不要預設立場,像是什麼怪獸家長, 恐龍老師

如果我沒記錯, 其實上一次我向她諮詢親師溝通時, 她也給了我相同的建議

 

伯娟的建議及孩子的事情, 幫助我看清我的內在狀況

對權威的害怕, 對老師的恐懼

這大概要追溯到童年, 身為弱勢的孩子對長輩權威的屈服

只是沒想到, 這樣的恐懼持續到我成年了, 自己也是個可以跟大人平起平坐的大人時, 我還是會害怕"大人"

小小年紀心靈受的傷, 長大之後開始反撲

原來孩子小時候所受的一點一滴的對待, 都足以影響至他成年

 

我與老師約了時間與她深談

軒軒五年級的老師是個願意欣賞每個孩子獨特之處的好老師

她告訴我五年級開學以來,  她對軒軒做的種種處置

 

她禁止那些會欺負軒的同學接近軒軒

但是軒軒可以靠近那些同學, 只是既然選擇靠近, 就要有心理準備對方會有什麼反應

她處理孩子們的紛爭, 不是以當下的對錯, 而是以事情的原委

漸漸地, 孩子們觀察到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你明知道你這樣說他會生氣, 你還這樣對他說, 那麼錯的人到底是生氣的人, 還是挑釁的人?"

 

當我對老師說 : 我們家就是他最特別,令我傷腦筋, 弟弟妹妹都不會這樣

老師說: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

 

至今回想仍令我眼眶泛淚,感動不已

一種我與孩子的委屈有人包容的欣慰

一種傷痛被安撫的感覺

我與孩子都一樣, 都有傷痛需要被治癒

 

老師說, 五年級一開學時, 軒軒是班上人緣最差的

現在若要問全班, 班上最愛生氣的是誰

同學們的回答已經不是軒軒了 

老師與我分享孩子的種種進步, 也我商量孩子有情緒時當下她的處理方式

因此我們都同意, 再觀察一陣子

目前還有幾位孩子特別愛嘲笑軒軒

老師也做了相應的處置

 

面談前, 我原想找那幾位孩子談話

但談話過後, 我決定觀察情況, 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認同 (甚至比我預想的還要好)

霸凌一事, 也就這樣暫時告一段落

 

----------------------------------------

 

經由這件事

我有了一些心得與感想

1. 惡意嘲笑與開玩笑的差別在哪?

我認為, 我們應當尊重每個人在意的事情不同

當被開玩笑的那個人他不喜歡別人拿這件事開玩笑

那麼無論是多麼微小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 都不能被當作"這只是無傷大雅的玩笑"

這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

 

2.當孩子已有了求救訊號, 當家長的就應馬上處理

誰知道在我拖的這兩年中間, 孩子所受的委屈會為他的人格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也間接造成了孩子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

不要有"如果下次再有這樣的事, 我再反應"的想法

因為每次都會用這個藉口搪塞下去

 

3. 面對老師勇於溝通

這恐懼來自於童年時期對權威的害怕

直到現在我仍難以在老師面前以不卑不吭的態度出聲

雖然不要把老師預設為恐龍老師, 也不要把溝通, 反應預設自己為怪獸家長

但即使遇到強勢的老師, 仍然要為了孩子勇於溝通

當父母的, 絕對有這樣的權利

 

-------------------------------------------------

 

後記:

 

前幾日, 軒軒放學回來說, 在社團活動時間, 有幾個孩子一起打他

我聽他把話說完, 盡量拼湊出事情發生時的狀況

軒軒尚未能把當時狀況描述得很清楚, 我無法辨別是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還是惡意欺負

我問他: 你需要媽媽幫你處理嗎?

軒軒說: 先還不用, 我明天去學校會去找他們的導師說, 我自己處理就可以了, 我處理不了再找你幫忙

感嘆這孩子真的長大了

 

我說: 還有一件事情, 媽媽想跟你說

 

我知道在家哩, 你常跟弟弟妹妹打打鬧鬧

你覺得他們沒有惡意, 所以沒有放在心上

你覺得同學可能只是覺得好玩, 來打你找你玩

但是, 如果你覺得這種玩的方式讓你覺得不舒服

你應該要跟對方反應

告訴對方: 我不喜歡這樣玩, 請不要打我

讓別人知道, 身體是你的, 沒有經過你的同意不可以隨便打你鬧你

這也是為了保護你自己

雖然你覺得別人沒有惡意所以忍著痛, 可是會讓其它人覺得你是一個可以這樣打的人

你要把你的想法告訴對方, 對方才知道

 

軒軒向我點點頭



為什麼孩子會感情生性敏感, 觸覺與人際界線卻模糊不清

也許關係到我們這一世的課題

我與孩子一起感謝來挑釁他的同學

幫助我們成長

也謝謝孩子給了我這麼大一樣功課

希望我們都能幫助彼此完成

 

arrow
arrow

    小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